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下,中国教育报从2014年底开始推出“校园足球神州行”特别报道,至2017年初,已顺利完成了全国31个省份的采访报道。

    此次特别报道中每一个版面、每一篇稿件的采写过程,既是一次采访,更是一次调研,我们的记者既是采访报道的记录者,更是实地调研的亲历者。我们所刊发的每一篇稿件,都是目前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决定将这些鲜活的一线采访调研材料,结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相关材料,整理汇编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年)》,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校园足球发展中来,为推进足球在校园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报告(2015—2017年)》分为顶层设计、省级行动、地方经验、存在问题、发展建议五个专题。

    第一部分:顶层设计

    自2014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教育部立即组建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展开顶层设计,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行动。

    一是成立校园足球领导机构。2015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牵头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校足办)。

    二是出台校园足球发展文件。两年多来,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文件。2015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6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国足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2016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试行)》。

    三是确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足办成立后,立即启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分两批次综合认定13381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与此同时,全国校足办还启动了校园足球试验区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已分两批认定了69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并确定了内蒙古自治区、青岛市、厦门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4个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四是加大校园足球师资培训力度。从2015年起到2020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校园足球骨干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为提高培训质量,培训采用分期、分批、分层集中的办法进行,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类型包括骨干教师培训、优秀教练员培训、优秀裁判员培训、优秀退役运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各地培训者培训等。

    五是举办全国青少年足球冬(夏)令营活动。全国校足办成立后,一直着力研究制定、实践探索一套符合校园足球发展规律的竞赛体系,其中选拔性竞赛承担着优秀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员发掘和培养的重任。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冬令营系列活动为代表的校园足球选拔性竞赛已初见成效,为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储备和培养探索了一条新路。

    第二部分:省级行动

    两年多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呈现出全方位如火如荼的局面。这样的良好局面,离不开省级政府的统筹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统筹,加强校园足球领导。综观全国,省级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文件指导工作,着力推进全省校园足球工作。大多数省份都成立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参与人员来自教育厅、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团省委等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涵盖了开展校园足球的大部分政府部门和团组织,有力保障了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使活动开展更为顺畅、经济高效。

    二是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两年多来,各地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在山东,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按规定由省财政从省本级可安排使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计划中每年按5%的比例拨出专款注入,并接受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在新疆,自治区、各地州市每年都拿出专项经费,用于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工程。在四川,仅2016年全省用于校园足球的总经费就约为1.7亿元。在广东,2016年省政府共安排近1.5亿元资金,用于相关人员培训、奖补及组织开展比赛等费用。

    三是政府牵头,积极引进外部资源。要搞好校园足球,离不开社会外部资源的支持。内蒙古借助市场和社会力量,把周末和节假日都处于空闲状态的校园足球场使用权出让给企业。在山东,教育厅联合7家单位成立了山东省校园足球协会,目前,全省已建设“鲁能泰山城市足球学校”8所,培训教练员40余名。黑龙江组织中小学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如建立四级联赛竞赛体系、丰富赛事活动、举办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

    第三部分:地方经验

    为了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各地探索出了一些较好的经验。经过梳理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夯实校园足球基础。哈尔滨市南岗区100%的学校组建了足球队。从2013年开始,南岗区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经费,用于训练和比赛。北京市朝阳区专门设立财政专项,拨付600万元资金用于全区校园足球场地挖潜改造和师资培训。辽宁省法库县将开展校园足球的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同时鼓励学校向足球倾斜。山西省孝义市政府专门设立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把每年的105万元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还募集资金50万元以上,用于保障足球队日常训练和外出比赛各项开支。浙江省杭州市每年从市体彩公益金和市级财政中拨付100万元,并为所有参赛的1959名注册学生运动员和教练员购买校园责任保险。

    二是研发校本教材,将足球教学纳入课程计划。近年来,武汉市硚口区组织编写了《硚口区中小学足球校本课程》,并且将足球校本课程纳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计划。南京市组织专家编制《南京市校园足球教学纲要》,有计划地逐步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上海市提出“把运动队办到学校、让运动员从学校走出”的体教结合理念,希望从课堂开始,增加足球人口,夯实足球人才根基。包头市青山区编制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和训练本土教材。

    三是培育兴趣,让学生享受足球之乐。长沙市雨花区各学校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注重以球健体、以球育人,充分挖掘校园足球的文化内涵。厦门市严格规定小学放学时间,减少家庭作业量,让小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参加足球训练,让他们共享足球运动的魅力和快乐。西安市渭南区先后开设19个活动中心分站,通过分站组织各个学校开展活动,推动校园足球普及到全区的各个学校。

    四是办校园足球联赛,扩大学生参与规模。成都市成华区制定了详细的区级足球联赛规则,并针对小学低学段学生年龄太小,没办法踢场地比赛的情况,专门设计了“带球绕杆”等项目。为了给喜欢踢球的孩子营造出一个愉悦的联赛环境,安徽省合肥市在赛事组织上进行探索,不设名次,用一、二、三等奖的奖励办法来代替排名。上海市校园足球现已形成“四横四纵”的赛事体系。南昌市每年开展区级和市级两级校园足球联赛。

    五是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甘肃天水市各布点校和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利用校园橱窗、广播站、校报、网络、征文比赛等载体广泛宣传普及足球的有关知识,让师生了解足球、爱上足球。太原市将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足球运动的立体教育功能,以球育德、以球健身、以球促智。郑州金水区提出“一校一品一球”战略,启动实施校园足球“9531”工程,区域联动开展探索和尝试。

    六是从当地实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校园足球。为了给高寒地区冬季体育课增添活力,大兴安岭地区学校普遍开展雪地足球,并专门设计了一套比赛规则。重庆彭水县地处山区,经济条件有限,且平地极少,当地因陋就简,以村校为单位开展校园足球并集中在县城举办球赛。广东中山市在发展校园足球中,将“洋教练”请进校园,指导校园足球活动。

    七是从管理体制机制着手,打破校园足球发展瓶颈。青岛市政府建立了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校园足球普及推广计划,协调解决难点问题。郑州市金水区实施“一把手”工程,教体局局长、校长、班主任都是第一责任人,其中突出校长负责制,把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校长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武汉市硚口区将校园足球布局定点规划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同步处理”,打造六大教育组团,每个组团同时也是一个校园足球园区。

    八是开辟渠道,破解足球教练不足难题。合肥市部分地区开辟了引进优秀体育人才的“绿色通道”,那些专业的运动员、教练员,即便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也可以直接面试竞争上岗。天津市河东区聘请优秀足球退役运动员作为教练员,定期到学校指导学生训练。北京市延庆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经纪管理公司对全县8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足球教练课程培训,使每所学校至少拥有1至2名足球教师。

    第四部分:存在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热情高涨,创新举措频频推出,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同时,随着校园足球逐步走向深入,一些困扰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观念落后。一方面,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家长和老师根深蒂固地认为,“踢足球影响孩子学习”,不支持孩子踢足球。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校园足球的认识比较狭隘。很多人一讲到校园足球或者体育运动,就认为是校队或少数体育特长生的事。甚至有个别校长认为,“校园足球特色校就是建一支校队、拿几个冠军就行了”,没有充分发挥校园足球“育人”的核心功能。

    二是场地缺乏。足球运动对场地要求相对较高,中国教育报记者实地调研发现,很多中小学“连孩子做操都没有地方,更没有场地给孩子踢球”,场地缺乏是制约校园足球进一步普及的一大因素。在城市,很多中小学面积有限,学生踢球只能“见缝插针”;在农村,很多学校的操场是土场,孩子们踢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三是师资不足。“缺师资!”这是很多基层教育局局长和校长共同的心声。我们调研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表示,既缺足球教师也缺足球教练。所谓缺足球教师,主要是指缺乏懂足球的体育教师。从全国范围看,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普遍缺编,很多体育教师是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改行”而来,不懂体育更不懂足球。所谓缺足球教练,主要是指缺乏懂教育的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很多专业足球教练和退役运动员,因为教师招考门槛较高,很难进入教师队伍。

    四是经费短缺。目前,各校开展校园足球的经费,主要来源包括政府拨款、校园足球专项资金和教育经费,其中生均教育经费占大头。对于学校来说,聘请教师、修建和维护场地、组织和参加赛事,等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支持,因此校园足球开展资金短缺问题始终突出。